董迪
摘要: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推进绿色发展,分析新发展格局下碳达峰、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及挑战,在碳达峰、碳中和背景下,对绿色发展标准化进一步研究。加强标准化在推进绿色发展中有着基础性、引领性的作用,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,在推进碳达峰、碳中和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。
近年,随着经济、科技发展,全球气候异常变化,出现一些灾害性气候,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。因此,碳达峰、碳中和逐渐提上日程,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,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[1]。
为减少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碳达峰、碳中和,把碳达峰、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[2-3]。
本研究主要分析新发展格局下碳达峰、碳中和重要作用和在发展中的挑战,在碳达峰、碳中和背景下,绿色发展标准化的重要意义,通过分析,明确绿色发展标准化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1 新发展格局下碳达峰、碳中和的重要地位
近年来,面对异常气候变化,中国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,包括调整产业结构,优化能源结构,推进碳市场建设,增加森林碳汇等,争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,推进美丽中国建设。
碳达峰、碳中和彰显了我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,展现了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。推进经济、能源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,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,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。
2 新发展格局下碳达峰、碳中和的挑战
碳达峰、碳中和的低碳转型体现在产品设计、产品采购、生产包装、产品物流、产品销售、产品回收等多方面。在新发展格局下,碳达峰、碳中和面临着挑战。一是发展阶段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、城镇化深化发展阶段,碳排放总量超过欧美国家,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也较其他发达国家短。二是产业结构。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,为保障稳定发展,仍需发展高耗能、高排放的第二产业,从而带来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能效问题。三是低碳技术。现阶段我国的绿色低碳转型理念停步不前,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,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保障能力不够,技术转化率偏低。四是生态系统碳汇能力。我国草原退化、土地沙化等问题突出。一些湿地及湖泊严重萎缩,耕地固碳潜力挖掘有限,碳汇调查监测基础工作薄弱。
因此,促进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发展,完善绿色低碳规划建设,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,推广零碳技术,全面激发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等措施,面临新发展格局下碳达峰、碳中和的挑战。
3 绿色发展标准化对碳达峰、碳中和的重要意义
目前,发展中环境污染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,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,在降碳的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,进而与环境质量改善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。关于碳达峰、碳中和的转变,标准化建设也将列入其中。
为促进碳达峰、碳中和的进程,绿色发展标准化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,建立碳排放、碳中和标准体系,完善绿色标准体系,推动绿色标准的实施,充分发挥团体标准的作用,加快绿色发展标准化建设,为推动碳达峰、碳中和进程贡献力量。
3.1 建立碳排放、碳中和标准体系
完善碳排放核算、碳排放核查、碳汇核查、碳交易等计算碳排放和碳汇标准的制定,考虑社区、城市碳排放,政府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医院、学校等公共机构碳排放量统计、核算标准的制定等,建立符合我国发展情况的碳中和技术标准、管理标准、评价标准等,同时,与国际标准接轨。
3.2 完善绿色标准体系
从源头、中间环节、末端应用三方面逐渐持续完善绿色标准体系,推动清洁能源应用。关注清洁能源如光伏、氢能等;推动新型光伏技术在建筑、运输等多领域应用;补齐绿色发展及基础设施信息化、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标准,促进低碳化发展,完善绿色标准体系,制定绿色低碳标准。
3.3 注重标准中的节能指标
标准中现有技术指标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指标存在差异,根据低碳发展需要改善技术指标,持续推进,以高标准促进效能的提升。
3.4 推动标准落地实施
将绿色发展标准由推荐性改为强制性,将约束性指标改为强制性指标,推动标准落地实施,强化标准实施监督。加强节能减碳审查,把标准落在实处,贯彻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。
3.5 发挥团体标准作用
团体标准在制定更高节能减排标准、氢能等非化石能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创新推动作用较强,团体机构灵活、反应较快,发挥团体标准的主动性、针对性,奠定高水平低碳标准基础。
4 绿色发展标准化新机遇
碳达峰、碳中和大趋势下,绿色发展越来越重要,发展过程中标准化可更好的推进进程,绿色发展标准化在大趋势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绿色发展涉及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多领域,碳达峰、碳中和背景下,绿色发展标准化应从自然资源开发、绿色生产消耗、回收循环等多方面考虑,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。
4.1 发展重点领域标准
在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优化完善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标准建设,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保护环境,在维持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持续发展,因此,优化完善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至关重要。第一类保护生态环境标准,合理开发自然资源,减少对环境破坏开发,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生态系统质量与经营利用标准。第二类生态气候变化标准,建立完善气候变化减缓、适应、监测评估等标准。第三类防护标准,研究水土流失、生态修复、生态承载力评估等标准,保障生态安全。第四类生态污染排放监管及防治标准,筑牢污染排放控制底线,从源头到治理全流程控制。
4.2 规范绿色生产消耗标准
产品生产、消耗的过程中均会给环境带来一定污染,因此,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控制污染,以节能、降耗、减污为目的,促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小化。第一类清洁生产标准,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标准,减少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染,不断完善产品绿色设计、绿色生产、绿色包装、绿色供应链等生产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多环节标准。完善绿色产品标准,对绿色产品分类和评价,规范绿色产品、有机产品。第二类建筑标准,建立完善建筑环节的绿色化,绿色建筑设计、施工、运维、管理等标准,同时将范围覆盖到社区、村庄,完善社区、村庄绿色建设,打造绿色社区、村庄。第三类绿色发展标准,建立健全绿色金融、生态旅游等绿色发展。第四类绿色监测标准,生产发展建设绿色化需完善的监测系统评价,有效的绿色监测预警标准,有效推进绿色生产消耗的发展。第五类构建垃圾分类、制止餐饮浪费、绿色出行、绿色居住等绿色生活标准。规范产品回收再利用标准,合理制定消耗定额和垃圾排放指标。
4.3 碳达峰、碳中和衡量标准
限制能耗,减少污染气体向环境的排放。第一类加大节能产品的限制类标准,减少排放,减轻环境负担。第二类减少排放标准。限制重点领域、重点产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标准,树立标杆,逐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。第三类气体排放标准。完善气体排放的检测、评估、审计等标准,定量核定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的负担。制定各领域、各产品产生的气体排放标准,细化量化到每一种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。第四类碳达峰、碳中和衡量标准。探索生态碳汇、碳捕集利用、封存等方面研究,并将过程中成熟的方式转变为标准,指导碳达峰、碳中和建设工程。
绿色发展标准化贯穿绿色生产、建筑,绿色产品,绿色建筑,绿色金融,生态旅游,绿色监测预警等多方面,从发展的源头上提倡绿色标准化,发展过程中时刻以绿色发展标准化为准绳,减少对环境的污染,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,建立绿色开发、绿色生产、绿色消耗三大绿色发展标准体系,规范起点到终点的全流程,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。
5 绿色包装标准化新机遇
绿色包装标准化是绿色发展标准化中的重要的一环,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,快递总量已超过美国、日本、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总和,成为全世界对快递增长率贡献最大的国家,是当之无愧的“快递大国”,快递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,快递业的绿色包装标准化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绿色包装标准化涉及包装从源头到末端整个生命周期的包装生产、包装选材、包装设计、包装使用、包装回收等多方面,一是监控包装生产过程,从源头上减少包装生产环节中产生的附加产物对环境的影响,提升附加产物的环保性。二是规范包装材料的选用,在包装生产中严格把控的基础上,选用可降解、可循环材料作为包装,减少污染物投入使用。三是优化包装设计,提高包装设计的适用性、高效性,减少不必要的人力、物力消耗。四是规范包装的投入使用,保障包装的正确使用,发挥包装的最大效用。五是探索包装回收体系,使包装循环回收使用成为可能,包装循环回收不仅在一个环节上,探索包装循环回收的全流程,形成闭环管理体系。抓住绿色包装标准化新机遇,实现绿色包装标准化,快递业发展逐渐绿色化对绿色发展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参考文献:
[1] 李张怡,刘金硕.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发展和对策研究[J].西南金融,2021(10):55-66.
[2] 耿裕华.“双碳”进程中企业的挑战及应对之策[J].施工企业管理,2021(10):57-59.
[3] 李跃群.工信部: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[J].中国设备工程,2021(21):1.